一个抑郁患者的心声
本文字数约:2345 字
阅读时间约:3 分钟
很多青少年罹患抑郁症、双相障碍初期时,很可能会经常说一些负性的话,这其实是他们得病的信号。
但很多父母缺乏科学精神心理学知识,对精神心理障碍一无所知,忽视了这些重要信号,迟迟不重视,孩子的病情愈演愈烈。
直到孩子无法上学,甚至出现自残、自杀时,父母才意识到事态严重,赶紧带孩子看病。这时孩子的病情往往已经达到中度到重度了,治疗难度也较大,父母非常震惊,也追悔莫及。
如果父母能对孩子的精神心理问题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孩子的康复速度会更快,时间与经济成本也能够大大降低。
所以,我们曾经拍摄了一期视频,总结了抑郁症患者经常说的10句“口头禅”。我们希望提醒父母们,如果孩子经常说这样的话,很有可能是出现了抑郁症症状,父母们一定要及时高度重视!
我们将这条视频发布在深受年轻人喜爱的b站(哔哩哔哩)上,b站的小伙伴们很有共鸣,在视频里发了2000条弹幕,说出自己的感受。可与此同时他们又无奈,因为这“又是父母刷不到系列”。
点击图片可放大浏览
他们虽然看上去说得云淡风轻,还带着点自嘲、调侃,但背后其实是一直不被父母理解的痛苦。
18年来,我们致力于青少年精神心理障碍的高效化康复。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如今“00后”、“10后”是数字星球的“原住民”,他们的自主意识非常强烈,渴望被尊重、理解,渴望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有决定权。
可他们的父母总是用老旧、传统的教育方式对待他们,要求他们听话,忽视他们的感受想法,对他们造成了很多叠加性心理创伤。这是很多青少年、儿童罹患精神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哪怕孩子已经得病了,甚至有的痛苦得都想自杀了,但很多父母仍不具备自我反省的意识和能力,完全无法与孩子共情,孩子根本不想对父母说出心声。
现在,我们把来自青少年、年轻人的2000多条弹幕剪成了一个视频,他们之中有很多是抑郁症、双相障碍患者。希望父母们能够点开来认真地看,听一听孩子的心声。
点击浏览: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如“微笑型抑郁症”患者,他们表面看上去非常正常,甚至属于“性格非常开朗”人群,善于伪装内心压抑的情绪。他们往往就不会讲一些负性的话语,但不代表他们就是心身健康的,在独处的时候,尤其是夜里,他们很可能会痛苦、严重失眠、焦虑,甚至自残。
所以,不管孩子说的是什么,甚至不管孩子有没有说,最关键的是父母要通过孩子的言行举止、表情神态、生活细节去了解孩子真实的心理活动。
如果孩子的身体上经常出现伤痕,在家时笑容减少了,有时流露出悲伤、沉重的表情、但很快又若无其事,甚至夜里经常哭、早上起来没精神的话,这时一定要高度重视。
如果父母跟孩子的亲子关系本来就还不错,孩子愿意向父母倾诉心声,父母就更容易判断孩子是否可能得抑郁症了。所以,家长从小就有意识地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是及早预防、识别精神心理问题的最佳方法之一。
其实,绝大部分父母非常爱孩子的,他们愿意向孩子提供他们所认为的、最好的资源和教育。但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去了解科学精神心理学知识,就往往没有意识到,他们所认为是最好的,其实已经不合时宜,还在无意中对孩子造成了心理伤害。
所以,上面的视频被青少年、年轻人吐槽为“父母刷不到系列”,并不是因为父母真的不关心孩子,而是他们缺乏积极学习和自我反省的意识和能力。
现在是大数据时代,各大平台会依据用户的习惯、偏好等来推荐文章或视频,构建出每个人的“信息茧房”。
很多父母对精神心理障碍一无所知,从不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问题,更不认为孩子得病了。
有的父母虽然意识到孩子生病了,但他们未能深入理解孩子得病的心理根源,甚至不愿意去理解,因为这意味着他们要承认自己的教育方式是有不足的,甚至他们自己就有一定的精神心理问题。他们想逃避,不想面对这个问题,抱着“孩子过段时间可能就好了”的侥幸心理。
还有的父母则认为孩子得病是遗传问题,因为自己或者家族里的人也有相关问题,他们认为学习精神心理知识没有用,对抗不了“天生的基因问题”。
还有部分父母总是将孩子的康复一味寄希望于精神科医生或心理从业工作人员,认为“孩子病了,听医生的就好了”,没有意识到家长也要自我反省、改变和提升,才能加快孩子的康复。
……
以上这些父母,他们很可能在刷抖音、看网络文章时,也看到过一些讲家庭教育、科学精神心理学的知识,但他们很快就划走了,有的甚至觉得这些科普文章和视频是忽悠。
久而久之,大数据再也不会向他们推送这些内容了,父母不刷,就越是刷不到。
但即便如此,我们仍想尽一份微薄之力,希望能够让更多父母看到孩子们的心里话,理解他们内心的痛苦。
无论孩子是否已经被诊断为精神心理障碍,无论病情轻或重,只要父母积极改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学会真正地对孩子共情、倾听、积极引导,这都对孩子的心身健康十分有利。
否则,如果父母继续在无意中对孩子造成叠加性心理创伤,即便孩子通过系统化治疗后病情有所稳定,但“旧伤刚愈,又添新伤”,孩子很难真正走向康复,耽误的时间会越来越长。
最近有首歌非常火——《孤勇者》。这首歌的歌词其实跟抑郁症患者的心声有很多相似之处,可能一些患者甚至听出了共鸣,听得泪流满面。
希望父母们也能好好地去听一听这首歌,更要听一听孩子对这首歌的感受。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成为一个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勇敢者,但请不要让他们孤独前行,父母要真正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争取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在他们感到苦困时,心中有父母的爱和陪伴,人生之路才能走得更高、更远、更好!
#2022护苗有我:守护未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