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热词的评价
网络广泛普及,社交媒体高速发展,新词、流行语迭代加速。
如何看待这些热词?能迅速发酵,会不会积累沉淀?被越来越多人迅速吸收、使用的网络用语和流行语,对于汉语这样一个已经存在数千年的优秀古老语言意味着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王灿龙。
记者:年度汉语盘点这些年已经成了一些媒体和文化机构的规定动作。回顾2021年,您心中的年度热词是什么?
王灿龙:用评选年度字词和流行语的方式来回顾一年的热点社会问题,反映人们的关切和兴趣点之所在,我很乐见这已经成了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至于心目中的年度热词,我会选择建党百年、疫苗接种和共同富裕。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通过全国上下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我们回顾了党百年来历经奋斗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历史经验,全国各族人民更加坚定了跟着党走的决心和信心。
为构筑群体免疫屏障,去年一年里我国稳步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全国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人数已超12亿。与此同时,中国还尽己所能地向国际社会提供疫苗援助,展现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
第三个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第三次分配被更加重视,中央提出在把“蛋糕”做大做好到基础上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正当其时,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进一步落实执政为民的理念。
记者:在各类关键词字的年度盘点中,网络用语无疑最受关注。不少多年前的网络流行语,到现在已经沉淀进入了我们的日常表达。在您看来,什么样的流行语是可能有生命力的?
王灿龙:流行语的产生,是语言社会生活中的一种正常现象。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只不过当前进入互联网和自媒体发达的时代,语言的使用也迎来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流行语产生的方式、传播的途径都跟以前大不一样。尽管如此,也只有少数流行语能够最后沉淀下来。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最终为人们所用的流行语,通常是能够填补语义空缺、形式新颖,并且契合我们本民族语言的词语系统的一些表达。
记者:不可否认,网络用语创造了一些新的词汇、修辞手法和句式,丰富了我们的表达,但同时也在简化我们的语言。
王灿龙: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话语系统。评价一个时代的话语,标准很关键。自从白话文成为书面语言形式以来,从政论文章到文学作品,再到法律文件、科研报告等,都能很好地满足表达的需要。古代的诗词歌赋的确语言优美、韵味悠长,但我们不能仅仅以此为参照来判断说今天言语贫乏。
我们今天读到的诗词歌赋,是古代文人的呕心沥血之作,不是当时的即兴口语表达。“玉树临风”“顾盼神飞”是书面语体,今人说的“高富帅”“白富美”是网络流行语,主要用于口头表达,不能拿两者简单类比。
网络语言凝聚了网民的智慧,有的优雅精美,有的新鲜活泼,它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语言表达,也是语言发展的源头活水。
记者:由于网络语言的流行甚至泛滥,有人担心汉语将被污染,精致、丰富将蜕变为粗糙和贫乏。您有这方面的担心吗?
王灿龙:语言就像汹涌奔波的大河,自有其激浊扬清的净化机制,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都是闪闪发光的金子。就这个时代的话语系统来说,我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因为我们的词汇系统、语法系统和文字系统完全能够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且会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过,当前社会整体的语言文字应用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要想提高社会整体的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就必须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从小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使他们热爱语言文字,加强人文修养,提高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这样,我们的语言不仅不会变得粗糙和贫乏,相反会变得更加精细、丰富和雅致。
记者:一方面,新的词语和用法层出不穷,一方面我们要规范语言文字的应用。应该怎样平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王灿龙:新词新语新用法都是在社会语言生活当中随机随意产生的,难免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为了保证语言系统的相对稳定、平衡和纯洁,有必要做一些规范化的工作。这种规范化的工作是为了使语言更好地服务社会大众,更好地满足人们的表达交际需要。
语言文字的规范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这个规范也应该是动态的、柔性的。规范的目的是促进语言文字的良性发展,而不是扼杀语言文字里的新生事物。我们要在语言的“创新”与“规范”之间把握好合理的尺度。不能让语言“创新”损害语言规范,也不能让语言“规范”影响语言创新。
即使出于纯洁和规范母语的良好目的,我们在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上,也不必“一棍子打死”。该规范的规范,该引导的引导。我们理应相信汉语历经数千年而不衰,自有其强大的自我净化和发展功能,自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记者:王慧峰
编辑:莫愁
对网络热词的评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