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中,笔者和大家聊到了广东省的中山市、东莞市、珠海市等城市。这些城市有一个特点,就是下辖几个区,或者直接下辖街道、乡镇,但没有下辖县、县级市。其实不仅是上述城市,深圳的情况也很相似。深圳下辖九个区,没有县,没有县级市。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今天,我们来谈谈深圳的故事。
首先说一下广东省的历史。广东省历史悠久,人口众多,孕育了灿烂的粤语文化。目前广东省是中国人口和经济之一大省,下辖广州和深圳两个一线城市。战国时期,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北方六国后,并没有停下脚步。北面,大将蒙恬率领30多万精锐,从匈奴手中夺取了富庶的河套地区。
南方派大军攻克百越地区,广东当时是百越地区的一部分,属于偏远地区。然而,秦朝的统治非常短暂。汉朝取代秦朝后,全国分为13个州。广东、广西等地都归胶州管。唐朝统治时期,全国在开元分为15路,广东归岭南路管理。所以直到宋代,仍有人称两广为岭南。
比如宋代著名诗人苏东坡留下“一日三百荔枝,我是岭南人”的诗句。不过当时的广东还是比较偏僻的,属于罪犯发配的地方。但宋金对峙后,南宋不得不开始发展海上贸易,广东的重要性逐渐增加,人口也大量增加。13世纪,元朝在北方迅速崛起后,几十年间先后消灭了郭大进、西夏、大理、南宋等一系列政权。
建立了一个疆域非常大的王朝,但是随着疆域的扩大,元朝开始着急了。全国有数百个州府,数千个郡县,密集的人口、耕地、粮食数据让元朝眼花缭乱,根本忙不过来。所以唐宋时期的州县两级划分是不合适的。宋朝虽然把全国分为23路,但是各方面都不合理。对了,中国很多省份的名字都起源于宋朝。
比如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福建路、两浙路等。其中,广东、广西是当年的广南东路、广南西路始发的。元朝在宋代二十三路的基础上,结合金国兴推广书架的经验,推出了强化奢侈的升级版,也就是省制。元朝将全国分为10省,如岭北省、辽阳省等。当时广东大部分地区都在湖广省的管理之下。还有一些地区归江西省管辖。
元朝虽然建立了行省制度,但是各方面的问题很多。首先,区划设计不够合理,有些省份太大,管理难度很大。二是地方管理机构粗糙重叠,工作效率不高。尤其到了元末,各方面的问题已经非常明显了。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结合元朝的经验,进一步升级完善。明朝时,广东省成立。
其中,中国的许多省份都是在明代建立的,如广东省、江西省、福建省等。,非常接近当代的划分。深圳的前身宝安县,建立于明末,具体来说是1573年,隶属广东省广州府管理。实际上出现了新安县和宝安县两个县。17世纪,清朝建立自己的统治后,在明朝行省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划分。最终形成了18个内陆省份的格局。
广东省的划分基本保持不变。转眼间,已是清朝统治的后期。1840年后,西方列强对清朝进行了一系列战争。清朝不得不开放大量通商口岸,割地赔款。广东省的地理位置非常好,有利于海上贸易的发展。因此成为英法等国争夺的焦点。1912年,统治了200多年的清朝灭亡后,中国进入军阀混战阶段。
在此期间,广东的经济受到很大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战后重建和经济建设逐步开始,一系列重要工程开始建设。广东省作为南方沿海省份,优势很大。起初,广东省设立了一系列特区和行政区。这些专区和行政区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临时划分,并不存在很长时间。起初,宝安县隶属珠江特区管理。
珠江地区撤销后,50年代初归广东中部行政区管理。1956年,湛江、佛山、惠阳专区成立后,宝安县划归佛山专区管理。1963年,宝安县开始划归惠阳特区管理。上世纪60年代末,全国所有特区都改名为区后,惠阳区改名为惠阳区。宝安县隶属惠阳区管理。截止到这个时候,宝安县还是很普遍的。
上世纪70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广东省作为最前沿的省份,反应非常迅速。1979年3月,宝安县更名为深圳县,珠海县成为珠海县。其中深圳县级市归惠阳区管理。鉴于深圳、珠海等地的重要性,1979年有7人以上,两个城市被设立为经济特区。1979年11月,深圳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
原来是从宝安县和深圳市推广的,深圳市管辖范围有限。晋升为地级市后,深圳分为龙岗、葵涌、龙华、罗湖、南投、松岗六个区。1981年3月,深圳升为副省级城市。鉴于深圳不设县,1981年10月,在经济特区外围重新设立了一个宝安县,但管辖范围更小。
深圳的发展之快有目共睹,每天都差不多。随着深圳经济的快速崛起,高楼林立,城市面积进一步扩大。1992年,宝安县撤销,原辖区并入各区。随后,深圳设立盐田区、光明新区等多个区。最后划分了九个区。
原来是从新安县和深圳市逐步推广的,深圳市管辖范围不大。但是,深圳创造的财富是巨大的。深圳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已经崛起成为全国四大一线城市之一,超过了很多老牌省会城市。未来深圳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属于国际化大都市之一。
关于中国的区域分工调整,有很多故事。以后的文章,作者会慢慢和你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