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创始人是谁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探索出来的历法,是古人在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后,形成的一套关于天象、物候和自然变化规律的认知体系,于2016年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十四节气陪伴了中国人数千年,从小我们就开始背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这首歌谣里排序第一的“春”,便是指立春。
一年四季,春为开始,那么作为春天里的第一个节气,立春自然就是节气之首了。
然而这个说法却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同的。与立春争夺节气之首的还有一个强劲的对手——冬至。
冬至后面还有小寒和大寒,再过去才是立春,怎么看它都应该是属于冬天的节气,为什么却是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呢?
冬至第一关于冬至的起始地位,最早出自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实际上,这部作品也是第一次完整科学地记载二十四节气的著作,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淮南子·天文训》中,二十四节气是以冬至为开端,以大雪为结束的,它的排序是冬至、小寒、大寒、立春……立冬、小雪、大雪。
《天文训》研究的是天文,所以,它判断的方式,是从北斗星勺柄在初昏时刻所指方向来定义的。
北斗运行定二十四节气图
根据《天文训》中的排序,北斗星勺柄在图中应该指向正北方的子辰、十二地支的开始,也就是夜里十二点,这就是冬至的起点,所以,冬至便成了二十四节气之首。这是冬至为首在天文学上的根据。
西汉司马迁在《史记·律书》中说“太初元年,夜半朔旦冬至。”意思是太初元年,夜半太阳和月亮合朔,节令为冬至。公元前104年时,汉武帝改历,主要符合八个条件,其中便有冬至,因为其它节气都不具备合朔的条件,所以第一的位置就由冬至来承担。
此外,司马迁也表示过“气始于冬至,周而复生。”从阴阳学的角度来看,古人重视阴阳,认为冬至日阴极之至而阳气始生,所谓“阴极而阳始至”,阳气开始复苏,所以冬至也被视为新年岁首。
然而,同样是《淮南子》,里面的《时则训》却不是这样记载的,《天文训》中以冬至为始,《时则训》却是以立春为始。不过因为《时则训》对二十四节气的描述不完善,并且颠倒了部分节气的顺序,所以这部并不为人们所重视。
立春第一《时则训》是研究历法和四时寒暑的,也就是春夏秋冬。既然是四时变化,那么当然是从春天开始的,所以孟春之月的立春自然就成为了第一个节气。
如果春夏秋冬按照《天文训》的方法来算,以“日短至”为节气之首,就会出现冬春夏秋,这就违背了四时顺序。
所以,《时则训》选择立春为节气之首,应该说是最合理的选择。
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过四种岁始,其中包括冬至和立春,认为立春日是“四时之(卒)始也”,为四季的开始,也是认同它的首节说法。
再加上官方的历法是以正月初一为岁首的,而立春作为四时之始,当然可以承担节气之首的说法。
不过,不赞同的人会提到一个闰年的问题,因此立春还有寡年、双春年的规定。好比今年2023年是闰二月,会出现两个立春,因此是双春年。
为了适应变化,古人在每19个年头里加入了7个闰月,也就是说,根据闰年的时间安排,在19个年头里,会有7年没有立春,为寡年,7年是双立春,为双春年,另5年则是单立春。
由此,立春也被一些人认为不能成为节气之首。不过中国的传统历法太复杂了,是阴阳合历,但二十四节气是纯阳历,所以不能因此简单重合切分。
其实,古代不管是推冬至还是立春,都有各自的依据和适用范围,不能说谁错谁对。
不过,按照如今普世的认知来看,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的说法似乎更为普遍。你觉得谁才是节气之首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