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绝社交的图片
人的一生,会遇到无数过往的人,最后能留下来成为朋友的,少之又少。如果能有惺惺相惜、志同道合者,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在朋友中,尤其以学生时代的友谊最为珍贵,没有掺杂利益关系,干净而纯粹。对于成年人而言,朋友间遇到矛盾时会理智对待,可能敞开心扉吃顿饭就解决了。但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友谊可就没那么坚定了,很可能因为一块儿橡皮、一个游戏就破裂,甚至写出“绝交书”。
小学生的“绝交书”有多可爱?有签名和手印,一天最多只说三句话小学生的心思单纯,即使有了小矛盾和小摩擦,也会以未成年人的方式解决,比如写“绝交书”。不仅能表明自己的态度,还能让对方认识到对方的“决心”。但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的文字中总是透漏着单纯和可爱,让人忍俊不禁。
小学生还处于天真懵懂的阶段,遇到看不惯的事情,不会像成年人那样圆滑的处理。在他们的世界里,非黑即白,只有对错。对于这名李同学而言,喝酸奶不舔瓶盖就是他接受不了的行为。看来,父母平常没少告诉他要珍惜粮食、不浪费。并且从文字描述看,成语懂得不少,暴殄天物最起码是初中生的词汇吧。
这封绝交信简单直接又霸气,言简意赅,主题就四个字“咱俩完了”,只是你确定对方看到后能心领神会你的意思吗?
最可爱的是末尾又特地加一句“每天最多说3句话”,看来,还是舍不得这份友谊。虽说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但几句话下来,又可以扬帆起航了。
谁是你最好的朋友?这个问题让成年人回答起来可能都难,尤其是朋友间问起时,不管回答谁好像都会得罪人。在小学生的友情观里,朋友可以很多,但也经常会有“小团体”出现,在这个团体里,互相之间是最好的朋友,一旦有人脱离“组织”,就会被认为“叛变”。
这位王同学因为和张同学走得近了,就惹得原来的两名好朋友不高兴,于是写下绝交书,甚至用到了“坑蒙拐骗”这样的词语。
学生们之间闹矛盾很正常,家长们可不要出现偏激行为,造成不良影响小学生们心智不成熟,闹矛盾很正常,谁小时候没有在课桌上划过三八线呢?但是现在家庭,家长对孩子们的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从前,不舍得孩子在学校受一点儿委屈、吃一点儿亏。
所以如果知道孩子在学校跟同学闹矛盾了,有些家长就会出现偏激行为,以成年人的角度去思考和处理,结果不仅没能帮到孩子,很可能还适得其反。
人们常说,小孩儿打架不记仇,即使刚才还在打闹,但可能眼泪一擦,又可以在一起愉快地玩耍。在他们的认知里,没有“吃亏”一说,所谓吃亏,也都是家长的想法。爱子心切是每个家长的本能,但如果采取硬碰硬的方式去处理,看似帮孩子出了一口气,实则是满足了自己的好胜心。
比如三年级的两名男生在课间做操时互相“踢屁股”“绊摔跤”,其中一方回家跟父母说了。可能在孩子看来,就只是在分享学校里的趣事,即使当时感觉委屈,但并未影响上学的心情。
结果双方家长在群里吵开了,甚至约架,第二天还惊动了警方和教育局。但据班主任描述,在家长们发生冲突时,两名学生已经和好了。
学生的成长之路还很远,人际交往和关系处理也是一门必修课。做家长的,千万不要过分干涉,只要能保证孩子们的安全,就没必要将孩子们之间的问题看得过于严重。
如果将孩子保护得太好,不允许一点儿磕碰发生,那只会牺牲孩子的活动空间和探索机会。长此以往,其他学生会孤立和排斥跟他接触,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绝对是弊大于利。
学生之间闹矛盾时虽然不提倡家长插手,但家长也要以合理的方式介入,才能帮助其身心健康成长学生之间的社交问题,家长应记住一个原则,无论发生何事,父母都是孩子的最强有力保障。当孩子在学校发生冲突时,首先要判断是孩子间的政策冲突还是受欺负。如果是正常的玩闹,可以提醒孩子注意把握尺度,不要打到脆弱的地方,比如头部、眼睛等,但如果是明显的校园霸凌,则家长一定要与老师沟通,争取孩子的合法权益。
其次是放宽心态,在孩子表达完情绪后,要予以接纳并抱着协助的态度去帮助处理。不要马上批判对错,更不要将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鼓励他自己去思考如何与人相处,让孩子在冲突和纠纷中增强体验感。
笔者寄语:学生之间有他们自己的生存法则,即使遇到问题,也有自己的方法去应对,如果家长急切地干涉,反而会剥夺他们的成长机会。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和自我处理的空间,才是父母最应该做的。
记得点一点关注,我们下期再见啦~
(图片均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