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感是一种内心体验和生命力的流动,本身没有对错或理性或不理性的区别。孩子的每一种情绪都有可以理解的原因,每一种行为都有积极的动机。我们习惯给孩子贴上“不讲道理”的标签,多半是因为我们缺乏同理心和耐心,把自己的“意志”和“道理”强加给孩子,却无意跨越自己和孩子的年龄跨度,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倾听他们,去看他们,去理解他们。
2.每个人都是通过感受和了解自己来感受和了解世界的。我们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人,其实是我们内在自我的镜像。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的孩子,如何看待这个世界。总是把孩子定义为“不可理喻”或者习惯于以更大的恶意去揣度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的父母,其实是对自己和人性的不自信,对孩子和这个世界的不信任。而这样的父母,在孩子心中,往往是“不讲道理”的?
3.孩子在父母眼中的“不讲道理”,大多是孩子表达情绪、缓解压力、重拾内心力量的重要方式。背后几乎所有的动机都源于他们内心对爱的呼唤,对关注的寻求,对安全感的确认,对独立的渴望,也就是确认自己是被看见的,有价值的,重要的。作为家长,如果你能关注孩子的感受、动机和需求,给予积极及时的回应,而不是只盯着表现,你就能纠正孩子;如果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尊重、信任的环境,让孩子自由释放情绪,自由表达自己,那么我们就会激发和增强孩子的自愈和自愈能力,很多问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4.从今天开始,把“不合理”这个词从我们对孩子的评价和标签中去掉。如果把孩子比作青虫,把成年人比作蝴蝶,那么我们不能把“飞”强加给孩子,也不能要求青虫像蝴蝶一样“飞”。我们需要做的是,努力跨越我们和孩子之间的年龄跨度,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感受他们的内心,倾听他们的声音,收起我们的翅膀,和他们一起慢慢攀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