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的生活总是追求一种小资情调,塞纳河左岸的咖啡店里有气球和玫瑰。从周末住在星巴克的安静一族可以看出,对于他们来说,一杯香菜拿铁就足以慰藉半辈子。
前两天,“上海现有8000多家咖啡馆”的话题冲上了微博热搜。咖啡文化在中国流传了这么多年。速溶咖啡曾经可以概括半个世界的咖啡消费图表。看到三墩半、转角田川、永普、崔氏、联咖啡等品牌都在冻干粉、耳包、咖啡液等零售赛道上越跑越快。
本以为咖啡店活不下去了,没想到这些装修精致的铺面,受到上班女郎和文艺青年的追捧,越开越多,势头甚至比奶茶店还要差。
中国商业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近年来,中国的咖啡店数量迅速增加。从2007年到2012年,中国的咖啡馆数量从15906家迅速增长到31794家。2018年,中国咖啡馆数量超过14万家。
以上海为例,上海无疑是咖啡文化最繁荣的城市,充满了浮华和快乐。从总规模来看,上海是全球咖啡馆数量最多的城市。据悉,早在2021年,上海每万人咖啡馆数量为2.85家,基本达到伦敦、纽约、东京等咖啡消费大城市的平均水平。
但这只是上海。出了上海,咖啡店的小资生意在其他城市能不能做好就不好说了。
咖啡不想离开上海?
古典的土耳其吊灯,铜镜墙旁边的骨瓷杯,实木质感的旋转楼梯,没有任何雕花的木质家具。温暖的灯光下,混着碎冰的咖啡色咖啡液碰击着白色的杯壁,附近的一台咖啡机发出轻微的声响,在肖邦的黑胶唱片里格外悦耳。
这是上海大部分咖啡馆的室内设计。它简单而高贵。消费者和浪漫之间往往只有一杯咖啡。和19世纪末的巴黎、80年代的西雅图、90年代的东京一样,中国上海也是咖啡文化不断被打破的典型坐标级城市。
程乃山曾这样描述上海人对咖啡的记忆:“即使在最特殊的时期,咖啡也从未从上海人的生活中消失。”1843年,上海刚刚开埠,大量西餐厅的设立,把咖啡文化带到了吴侬软语的上海。
据《上海通志》记载,咖啡最早是在一个英国人开的药店里卖的。1875年11月10日,“咖啡”一词首次出现在《申报》上,舶来品在中国正式有了学名。1886年,上海出现了国内之一家咖啡馆,新中国成立后,诞生了之一家咖啡生产企业“上海咖啡厂”。
上海的咖啡文化历史悠久。1910年,《上海指南》将品尝咖啡列为游览上海必体验的项目之一。咖啡在上海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直到现在,很多上海人还保持着早餐喝咖啡的习惯,尤其是老年人。上海现存最早的咖啡馆东海咖啡馆,往往是一些老年人下午茶聚会的重要社交场所。
上海已经成为咖啡界的“耶路撒冷”,十里洋场是众多咖啡品牌的必争之地。比如8月,与星巴克齐名的世界咖啡连锁品牌蓝瓶咖啡登陆中国,最终选址上海。海外咖啡品牌特别爱上海。无独有偶,加拿大咖啡品牌tim hortons也在上海开了之一家店。
还有意大利更大的咖啡公司illy和lavazza,名侦探柯南在mainland china首家官方授权的主题咖啡店,星巴克全球更大的烘焙工坊。除了海外品牌,曼登、跷跷板、梅隆、m stand等本土连锁咖啡品牌也来自上海。
上海有多少家咖啡店?据悉,淮海中路和南京西路沿线的咖啡馆数量分别达到49家和41家,是上海咖啡馆数量最多的街道。上海15条街道的咖啡馆密度达到了1.5个/100m以上。甚至全家、711、便利蜂等便利店都在这里推咖啡磨业务。
其中,黄浦、静安、徐汇是上海咖啡馆比例更高的三个区。精品咖啡馆占比超过20%,咖啡馆连锁率高达42.99%。目前,上海的咖啡馆数量超过8000家,而伦敦为3233家,东京为3826家,纽约仅为1591家。甚至除了连锁三家以上的品牌店,上海还有差不多3000家个体咖啡馆。
诚然,饮食文化对餐饮市场极其重要。当中国人普遍做速溶咖啡的时候,很多城市的咖啡店都处于惨淡的境地。《中国现磨咖啡白皮书》显示,中国有10.8万家咖啡馆,其中75%位于二线及以上城市,三线以下城市的精品咖啡馆不到1%。
大众点评搜索其他城市的咖啡馆,重庆3170家,武汉2336家,xi 2088家,长沙1609家,郑州1066家...离上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老上海的浪漫延续至今,19世纪的法国建筑静静地浸泡在咖啡的香气中。不难看出,咖啡品牌对这座摇曳生姿的城市恋恋不舍。可惜面对这么多咖啡店,品牌的“上海之路”并不轻松。
越来越多奇怪的咖啡生意
调查数据显示,2019-2021三年间,咖啡赛道的资本嘉年华不输隔壁奶茶,共发生79起融资案例,融资金额达700多亿。其中,仅2021年上半年,咖啡融资案例就有28起,融资总额59亿元。许多顶级咖啡品牌获得了不止一笔融资。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职场,咖啡的消费量也变得相当可观。据报道。从2014年到2018年,中国的咖啡市场消费一直在稳步增长。2014年,咖啡消费总量为2077.14万吨,同比增长34%;2017年消费量为3480.95吨,同比增长29%。
不可否认,中国人的咖啡习惯正在逐渐养成。伦敦国际咖啡数据显示,中国咖啡消费增速高达15%,而全球增速仅为2%。从雀巢刚进入中国开始,一小块混合了奶精和咖啡的速溶粉就打开了市场在这一领域的想象空间。
如今咖啡界玩的花样越来越多,挂耳、冷榨、胶囊、冻干粉……除了速溶,各种标榜仪式与品质差距的咖啡概念泛滥,传统的速溶咖啡已经不能满足咖啡爱好者挑剔的味蕾。天猫数据显示,2020年咖啡品类搜索量增长80%,销量增长50%至60%。
可以说,现在的咖啡生意坦率地说是一种形式的攫取。虽然爱喝咖啡的人越来越密集,但品牌朋友也是虎视眈眈。普通的拿铁,美式的卡布奇诺已经不能挑逗消费者的神经末梢,无论是理念还是口味都面临着巨大的转变。
国内咖啡市场的压力不容小觑。没有天然的咖啡基因,行业只能变着花样。据悉,创意咖啡的销量远高于传统咖啡。以双赢为例,其创意咖啡占比60%。2020年,跷跷板创意咖啡的销售份额也从10%增长到40%。到今年5月,其创意咖啡的销售份额已经超过传统咖啡。
调查显示,相比欧美更喜欢纯黑咖啡的用户,中国90%以上的用户不喜欢喝黑咖啡。
薄荷研究还显示,超过四分之一的20-24岁的中国城市咖啡消费者表示,他们更喜欢苦味较少的咖啡产品。
椰子、桂花、抹茶、牛油果...都成了咖啡界 *** 名人里最火的单品,其余的也纷纷效仿。以生椰子为例。瑞幸生椰系列产品单月销量突破1000万杯后,部分品牌一口气拿下三款生椰咖啡产品,一度导致椰奶供应商半年产量增长700%。
入秋才几天,各大咖啡品牌就把目光投向了桂花。星巴克8月推出了当季 *** 版桂花拿铁;manner桂花系列成为立秋后的主打产品;costa coffee还出品了桂花酒拿铁、桂花慕白等四款桂花饮品;好在瑞有“大财大荣”系列。
这还不是最疯狂的事情。同仁堂花了7000万开了一家养生咖啡店。枸杞拿铁、甘草拿铁、罗汉果美式咖啡、益母草咖啡在小红书等社交平台上很受年轻人欢迎。前段时间,武汉有20个咖啡品牌的“蒸饺油饼”咖啡火了,瞬间掀起了一股搭配当地特色咖啡的热潮。灵感来自郑州胡辣汤,一杯辣味的黑胡椒拿铁;成都青椒被掺入咖啡;杭州西湖龙井美式成了门店爆款...
咖啡正在与各种元素碰撞融合。抛开口味不谈,年轻人的好奇心和咖啡行业的风风雨雨,催生了一场奇妙的咖啡革新。
[/s2/]单靠文清无法维持咖啡店的未来
《2021年中国现磨咖啡行业白皮书》显示,虽然国内速溶咖啡占据了咖啡消费市场的半壁江山,但咖啡场景的消费比例也在逐年提升。德勤今年4月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一线城市消费者已将咖啡视为“日常饮品”,人均消费326杯/年。
在繁华的都市空,一杯现磨的咖啡似乎是小资青年感受温暖的桥梁。咖啡行业鄙视链一直存在,用手喝的看不起美式;喝美国人看不起喝牛奶咖啡;喝牛奶咖啡的看不起喝酒挂耳朵的;那些耷拉着耳朵的人看不起喝速溶的;即饮者觉得以上都太“ *** ”了。
咖啡馆生意离不开追求精致生活的年轻人。1999年,当星巴克在北京开设之一家门店时,咖啡似乎是现代城市生活中消费的象征。知乎上有个问题:“之一次去星巴克,怎么表现得像个老手?”到目前为止,已经有近2000个回复。
周末在环境优雅的咖啡厅点一杯现磨咖啡,拍一张照片,是当代年轻人心照不宣的休闲方式。在咖啡店里,咖啡好不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可以搭配滤镜和文案。德勤数据显示,消费者考虑的前三位是门店环境、口味和品牌调性。
很多头部咖啡品牌之所以能在风起云涌的市场中屹立不倒,很大程度上就是头文青喜欢的。比如蓝瓶咖啡,美国的店大多是歌剧院、美术馆等自然场所改造而成的,有文艺气息;% arabica,日本咖啡品牌,走极简日式风格;中国的嬴稷咖啡不止一次被称为卖咖啡的设计公司,它在上海的旗舰店就是巴洛克剧院。
咖啡不是咖啡馆的重头戏,而是消费者为自己精心挑选的文化符号,在这个领域文化似乎总是先于消费。除了消费端,创业界还有无数文艺青年在为咖啡梦奋斗。
以前在商业圈有一种说法,书店、花店、咖啡店是杀死年轻艺术家的三种商业方式。很多人应该都见过身边的朋友。这辈子更大的足球看盘软件-足球即时指数就是找到一个春暖花开的地方,拥有一家漂亮的店铺,从此面朝大海,岁月静好。
尤其是前几年,据说2015年期间,北京、上海、杭州、武汉、广州、深圳、南京等地出现了近300家创业咖啡馆。可惜咖啡生意没有岁月静好。据调查,一般来说,在北京开一家咖啡店,人工成本约为25%~30%,租金成本约为25%,经营管理成本、折旧和损耗约为15%。一家普通的咖啡店能勉强维持生计就不错了。
2020年后,资本开始涌入咖啡领域,整个赛道都被饿死饿死了。一方面,咖啡行业的融资数量和金额不容小觑;另一方面,咖啡创业者的成交率高达83.3%。渐渐地,咖啡从文化和青年时代蔓延到了资本时代。
在不算太大的空房间里,喝咖啡的人在笑,而煮咖啡的人却很难笑,看着咖啡一次又一次完成了自己的进化表演。
锦鲤鱼财经,深趣好运。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任何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转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