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为什么要发红包
大年初一,不知各位都抢到红包没有。抢到红包美滋滋的同时,不知你是否还好奇一下——中国人这么含蓄,为什么到了过年期间却非常直白的拿着钱互相塞来塞去呢?
事实上,红包这东西的最初起源,还真不是用来花的。它最初起源于汉代。昱弟昨天说贴门神的故事时说过,汉代这个朝代特别封建迷信,也特别怕鬼。上至换皇帝、下至过个年,都要考虑鬼神的情绪。因此形成于当时的好多习俗都跟驱鬼有关。为了达到该目的,汉代人专门发明了一种名为"厌胜钱”的币种,或叫大压胜钱,这种钱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货币,是为了佩带玩赏而专铸成钱币形状的避邪品。这种钱币形式的佩带物品最早是在汉代出现的,有的正面铸有钱币上的文字和各种吉祥语,如“千秋万岁”、“天下太平”、“去殃除凶”等;背面铸有各种图案,如龙凤、龟蛇、双鱼、斗剑、星斗等。
汉代的厌胜钱,其实是一种辟邪用的护身符。
你可能会问,铸个钱还有这么多图案,汉代官府脑洞够大的啊。这你就有所不知了,汉代前期为了发展经济,是允许民间铸钱的。钱只要是铜的理论上就能花出去。所以才助长了民间私铸货币在铸钱时下了这么多心思,以至于搞成了工艺品,过年时用来驱邪避鬼。
汉代的厌胜钱大多跟护身符一样是买来给自己辟邪的。红包真的互相送起来还是要等到唐代。唐朝宫廷里春日散钱之风盛行。当时春节是“立春日”,是宫内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间并没有这一习俗。《资治通鉴》第二十六卷记载了杨贵妃生子,“玄宗亲往视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之事。这里说的洗儿钱除了贺喜外,更重要的意义是长辈给新生儿的避邪去魔的护身符。
不过,直到唐朝,红包其实多数只是意思意思,没有多少真正的购买力。红包文化真正普及还是要等到宋代。宋朝自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就厚待士人。皇上总是抓住一切机会讨好一下臣下。所以过年给群臣发红包,也在宋代成为一种联络君臣感情的风俗。并最终普及到民间。不过,到了此时,红包已经失去了最初“厌胜”的意义,正式成为一笔晚辈或下级能在春节期间从长辈那里捞到的外快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王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