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节,俗称“巴拉”,是腊月初八。据说这一天是佛祖释迦牟尼出家的日子。它被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的盛大节日之一。
在十二月的第八天,它被称为腊八节。腊祭的起源应该是古代腊祭。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农业。每当农业生产有大丰收,古人都认为是天地之神帮助的结果,举行盛大的感谢仪式,称为大蜡,庆祝农业丰收。《郊特祭》中记载:“韦彤,索耶,十二岁,为寻故乡,牺牲一切。”蜡祭仪式结束后,古人在农村举行宴会,用新产的小米煮粥,大家聚在一起聚餐庆祝节日。
最初的蜡像祭祀,包括祖先祭祀,后来发展成祖先祭祀,称为腊祭。《风俗通》说:“贾平凹,青丝,周腊,腊。腊,打猎,猎兽祭祖。”它反映了社会向文明的转变。
古代有“天子大蜡”的记载(见郊祀)。流传下来,腊月初八成了民间节日。《荆楚纪事》说:“十二月八日为腊月初二”,应该是体现民间打蜡传统的日期。
佛教传入中国后,借助腊八节祭祖、吃粥的民俗进行传教,编出了新的十二月初八的故事,这就是佛祖释迦牟尼开悟日的传说故事。释迦牟尼成佛前苦行多年,饥肠辘辘,决定放弃苦行。这时,我遇到了一个牧羊姑娘,我给她食物充饥。吃完后,我恢复了体力,坐在菩提树下打坐。12月8日,我成了大师。为了纪念这一事件,佛教徒用玛咖果煮粥,然后称为腊八粥。
历史上,腊月初七,五台山佛教界熙熙攘攘。打扫佛堂,擦洗贡品,收拾很少用的大厨房。大厨房的铜锅直径两米多。在这一天,大米被用来煮粥。主要原料是小米、红豆、绿豆、黄米,辅以红枣、松子、香菇。,都叫七宝五味粥。在铜锅里煮粥需要一整夜的温火。第二天,除了给佛教僧侣提供食物,我们主要是给穷人施舍。今天,虽然不再施舍,大铜锅停摆,腊八粥的食材远比历史上精致,寺庙还是习惯多煮粥。模仿传说中牧羊女献食糜的情节,在每一尊佛、菩萨、罗汉像前供奉。同时举行诵经活动,八音鼓乐,点烟,点蜡烛,十分庄严。
以上内容就是为大家分享的腊八节的由来(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相关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搜索其他问题,请收藏本网站或点击搜索更多问题。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