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雕羊摆件摆放风水
“羊”在古代与“祥”相通,“祥”也可写作“吉羊”,表示吉祥之意,羊是“祥瑞”的象征。西汉大儒董仲舒有云:“羊,祥也,故吉礼用之。”《汉书•南越志》记:“尉佗之时,有五色羊,以为瑞。” 至少从汉代开始,羊就与吉祥联系在一起,汉代瓦当、铜镜等铭刻中多见“宜侯王大吉羊(祥)”铭文,吉祥有时直接写成“吉羊”。
羊作为吉祥的标志,常用于器物之上。同时,也是一种财富的象征。《诗经•小雅•无羊》:“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有人根据这首诗推断,“羊与牛一样是人们拥有的财富”。所以古人以羊作器,也含有财富之意。
在传统习俗方面,古人有年初在门上悬羊头的旧俗,也有交往中送羊,或以羊作聘礼的习俗,“六月六日阴,牛羊贵如金”,都是取其吉祥富贵之意。
从古老岩画看,人类最早与之亲近的动物就是“羊”“羊”字也描绘出了中国的最基本的美学轮廓。汉字“美”是由“羊”字和“大”组成的,“羊大”为“美”。
羊文物:四羊方尊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1938年出土于湖南省宁乡市宁乡县黄材镇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羊文物:青釉羊
青釉羊,西晋,高13.5厘米,长15.0厘米,宽11厘米。羊呈卧伏状,昂首张口,体态肥硕。背部饰对称的线条纹。两肋刻划羽翼。釉色青绿,晶莹润泽。羊首上端开一圆洞。羊在中国古代被视为祥瑞动物,羊形青瓷成为一时风尚。
羊文物:周芝岩款竹根雕羊
周芝岩款竹根雕羊,清,高7.2厘米,宽11厘米。 此山羊为立体圆雕,全身毛发卷起,前足分开,向前蹬踏,后足尚未抬起,似乎正欲起行山坡上。底部阳刻篆书“芝岩”二字。
羊文物:白玉卧羊
白玉卧羊,清,高5.8厘米,长10.2厘米。清代玉羊与前代风格略有区别,着重于动态的表现,且比前代更加写实,造型准确,骨骼、肌肉加以突出的表现。此白玉羊造型简洁明快,刀工精湛,打磨润泽,更因其质地洁白无瑕,使羊之温顺的性情与肥美的体态得以极好的展现。
羊文物:掐丝珐琅双羊尊
掐丝珐琅双羊尊,清晚期,高36厘米,长34厘米,宽16.5厘米。此尊造型为双羊联体,一身之上设方向相背的两羊首,背驮一方形尊,双羊的前腿构成器物的四足,耳和角为铜镀金质。羊身饰条带形锦纹,肩饰火焰纹,方形尊上饰兽面纹。
羊文物:三足羊首鼎
三足羊首鼎,春秋时期青铜炊器。1976年在安徽寿县一座春秋早期墓葬中出土,通高11厘米,口径10厘米,首尾长14厘米,重0.8公斤。现藏安徽寿县博物馆。
羊文物:铜羊尊灯
铜羊尊灯,西汉时期,1968年河北省满城陵山中山靖王刘胜墓出土。 通高18.6厘米、长23厘米,灯作卧羊形。羊昂首,双角卷曲,身躯浑圆,短尾。羊背和身躯分铸,颈后置活纽,可将羊背向上翻开,平放于羊头上作为灯盘。灯盘为椭圆形,子口,一端有小流嘴。羊腹中空,用以储油,出土时腹腔内残留有含油脂成分的白色沉积物。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羊文物:宋玉卧羊
宋玉卧羊,长8厘米,宽5.9厘米,高4.3厘米,武汉博物馆藏。质料为青黄色玉。圆雕卧姿,身体卷曲,回首前视,展示出羊的温和、恬淡与宁静的性格。嘴巴抿紧与左后足相连,羊角下垂后卷如钩,左前足和右后足隐去。羊角、背及尾部用玉皮巧做,呈深褐色。通体比例协调,玉质温润,抛光柔和。玉卧羊是宋代常见的题材,其装饰技法和雕琢工艺具有宋玉写实主义的风格,这件器物雕琢技法简练概括,形象逼真传神,从侧面反映了宋代的制玉风貌和工艺特点。
玉羊首提梁壶
玉羊首提梁壶,清嘉庆,通梁高16.8cm,通盖高10.1cm,口径8.9cm,足径6.8cm。
壶白玉质,玉白如脂。壶体为圆形,通体及盖、纽均雕作瓜棱状,腹部一侧凸雕羊首为流,肩部设3个系纽,上接3柄如意形铜胎掐丝珐琅质地的提梁。壶底中部阴刻隶书“嘉庆御用”四字款。
玉壶是清代宫廷重要的生活用品之一,样式极多,除羊首壶外,尚有凤首壶、龙首壶等,还有与玉杯、盘成套者。此壶以瓜棱形作器身,以羊首作流,结合了动物和植物的题材,又将玉器的素净与珐琅的斑斓集于一器,造型新颖别致,从质地到作工均属上乘,为清嘉庆时期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欢迎大家关注“收藏门”微信公众平台:sc-men
推荐阅读: